据观察者网报道,无视西方国家反对,中国外长王毅在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正式表态指出,中国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
欧盟能加入二十国集团,同为区域国家组织机制的非盟,同样有资格加入。非盟作为人口超过十亿的大型非洲国家组织,有资格在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场合发声,为非洲国家及更为广泛的发展中国家集体,争取共同利益。中国对非盟的支持,在发出广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大的声音。
中非合作源远流长,且在当今正在发生的全球变局中,更加具有战略意义,中国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正是中国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也始终将为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作为当仁不让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外长王毅在此前到访南太时明确指出,中国在过去、当下、未来都会是广大中小国家公平正义的主持者,不久前在以视频方式会见访华的亚非拉国家驻日内瓦代表时,王毅外长再度指出,中国在安理会的一票,永远留给广大中小国家的共同利益。
当今全球随着美霸权在东欧、亚太的共同发难,并极力推动北约在欧亚的同步扩张,霸权主义及其跟班势力在呈联动之势,全球反霸势力也应在全球呈现连城之势。这一背景下,不论是非盟、东盟、阿拉伯海合会、还是拉美的区域一体化机制、俄罗斯组织的欧亚经济联盟,均是全球反霸权扩张、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主体,在美国大兴霸权扩张的时机,各个发展中国家区域机制更应协同,促进霸权退潮,各国共进。
当下中非合作正从基建、贸易、金融、疫苗、军事、教育等各方面发力系统化发展,非洲国家普遍在矿藏等资源方面具有优势,并虽受限于农业技术和农业素质,但也仍然拥有发展大规模农业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非洲国家的去殖民化、去西方国家干涉内政工作尚未完全完成,非洲国家马里近来便提议联合国,就法国侵略马里一事在安理会层面进行评判。
这一背景下中非间在军事武器、军事思想方面的交流合作,给予了非洲多数国家打击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策动的分裂势力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有力助益非洲国家确保了政权稳定。而中非教育合作则为非洲国家培养了大量工程、军事、管理类人才,中非疫苗合作尤其是中国疫苗在非洲的本土化生产,则为非洲的抗疫工作提供了极大助益。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同非洲国家的整体合作历经70年发展,愈加呈现战略意义,并在当下成为全球多极化趋势的主体脉络之一,非洲国家丰富的矿藏也为中国在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阿根廷、智利等国家之外,提供了中国以买家身份获取更多大宗商品议价权的资质。除此之外,中非之间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人民对非洲地区特色农产品及其他牧林渔产品存在需求,非洲国家进行国家建设、工业发展的需求,则为中国企业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市场扩大及利益增量空间。这样的中非合作范式,在中国-中亚国家、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南亚、南太国家合作间,也同样存在着。
霸权主义四处寻求扩张的背景下,中国主动公开提议非盟加入20国集团,在开辟全球反霸战争的又一战场,全球绝非美霸权及其跟班的全球,全球是全球所有国家,共同的全球。